绰
然
亭
落
成
自
和
二
首
(
其
一
)
地
僻
门
无
长
者
车
,
身
閒
不
遗
子
公
书
。
群
山
侑
坐
人
堪
醉
,
万
事
忘
怀
世
自
疏
。
碧
玉
滟
池
新
雨
后
,
绿
云
滃
径
落
花
馀
。
凭
谁
唤
起
濂
溪
老
,
听
说
窗
前
草
不
除
。
山水写景
田园抒情
情感
思乡
哲理
咏物
落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环境。首联“地僻门无长者车,身閒不遗子公书”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偏僻与清静,以及他内心的闲适与淡泊,不为世俗所累,连子公之书都舍不得遗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趣。颔联“群山侑坐人堪醉,万事忘怀世自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诗人的超然心态。群山环绕,仿佛是陪伴着诗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足以令人心醉。而对世间万事的忘怀,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认为世事纷扰与自己无关,自然会显得疏远。颈联“碧玉滟池新雨后,绿云滃径落花馀”描绘了一幅雨后池塘碧波荡漾、绿树浓荫覆盖小径、落花散落其间的美丽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凭谁唤起濂溪老,听说窗前草不除”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哲学家周敦颐(濂溪先生)的仰慕之情,希望有人能唤醒这位先贤,来欣赏这里的美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保护之意,认为即使是窗前的一片草,也不应随意除去,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张养浩
100首
汉族,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