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四
季
归
田
乐
四
首
(
其
二
)
夏
北
陆
展
修
晷
,
薰
风
荐
微
凉
。
麦
波
浩
无
津
,
细
路
如
桥
梁
。
溪
光
林
樾
润
,
雨
气
桑
麻
香
。
舂
声
破
幽
寂
,
人
影
来
微
茫
。
缺
垣
谁
所
居
,
红
碧
相
低
昂
。
翁
媪
老
瓦
盆
,
儿
女
前
捧
觞
。
我
行
适
见
之
,
亦
觉
心
乐
康
。
昔
闻
太
古
俗
,
今
历
华
胥
乡
。
向
令
早
知
此
,
讵
使
田
园
荒
。
迷
途
谅
非
远
,
淑
景
良
未
央
。
于
焉
遂
平
昔
,
孤
陋
庸
何
伤
。
写景
抒情
田园
夏景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田野间的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展现了淳朴的乡村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句“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开篇即点明季节,夏日的暖风带来了微凉,暗示着夏季特有的气候特点。接着,“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描绘了广阔无垠的麦田,细小的道路仿佛是连接天地的桥梁,形象地展示了农田的辽阔与道路的细微。“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两句,通过溪水的光泽、树林的湿润以及雨水与桑麻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田野的生机与清新。而“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则通过舂米的声音打破宁静,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人影,生动地展现了农忙时节的景象。“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描绘了一处残墙,红绿相间的景象,可能是农舍或田间的点缀,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接着,“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则通过一对老夫妇和孩子们的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农耕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最后,“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内心的愉悦。接下来,“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将古代的淳朴风俗与眼前的乡村生活相比较,强调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人感慨如果早知道这种美好,就不会让田园荒废,体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当前生活的珍惜。“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认为这并非遥远的梦想。最后,“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狭隘见识的反思,表示即使如此,也无须自责,因为能够认识到并欣赏到这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田野风光和农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淳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张养浩
100首
汉族,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