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日写景
励志
怀古哲理
夏时歌
城郊山寺之
禅理之
夏日景色抒发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篇,探讨的是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帝里欲何待,人间无阙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质疑,同时也反映出对权力中心的不满和期待变革的情绪。“不能安旧隐,都属扰明时”则描绘了一种无法安于现状,总是被外界事务所干扰的生活状态。这里,“旧隐”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而“都属扰明时”则显示了外在世界对个体意志的侵扰。接着的两句“违理须齐辱,雄图岂藉知”似乎是在讨论道德与野心之间的冲突。“违理”意味着背离正确的原则,“齐辱”则是要求对于错误的普遍谴责。而“雄图”指的是宏伟的规划或志向,“岂藉知”表达了一种对这些宏大计划是否被理解和认同的怀疑。最后两句“纵横悉已误,斯语是吾师”则透露出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过去行为的认识。这里“纵横悉已误”意味着过去的一切行动都已经发生了错误或偏差,而“斯语是吾师”则表达了一种从这些错误中学习,接受教训的心态。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时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诗人试图在混沌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前行的方向。

薛能

320首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