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哲理
春天
节令
风雨雪景
自然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极端天气现象的突然转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与细腻的感受。诗中的“旱灾已叹失秋成,春到谁教夏令行”两句,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旱灾后突然到来的夏季气候的惊讶与无奈,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接下来,“风阵骤来收雨脚,雪花未集听雷声”描绘了风起云涌,雨势减弱,紧接着是雪花与雷声的交织,展现了天气变化之迅速与复杂。这种景象既令人感到震撼,也蕴含着自然界的某种秩序与和谐。“阴阳改变才俄顷,冷暖乘除若晦明”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以及其中蕴含的微妙平衡。诗人通过“俄顷”和“晦明”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短暂与光线的变换,以此反映自然界中阴阳冷暖的快速更替。最后,“待向斜川会邻曲,占晴须问蜀君平”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天气的好奇与期待,希望在斜川与邻居们相聚时,能够通过询问古代占卜专家蜀君平来预测晴天。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也流露出对古代智慧的尊重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与思考。

洪适

934首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谩兴四首(其二)
明·黄衷
南山有芳茅,拔之必连茹。茹也欣所托,芳茅终不语。拔茅夫何为,无乃葺其宇。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亭亭数尺松,青青雪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