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司
农
府
春
幡
诗
播
谷
重
前
经
,
人
天
称
往
录
。
青
圭
禯
东
甸
,
高
旗
表
治
粟
。
逶
迟
乘
旦
风
,
葱
翠
扬
朝
旭
。
平
秩
庭
春
司
,
和
气
承
玉
烛
。
岂
伊
盈
八
政
,
兼
兹
辩
荣
辱
。
十
千
既
万
取
,
利
民
谁
不
足
。
春天
写景
抒情
赞美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司农府在春天时节悬挂春幡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农事的繁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播谷”、“青圭禢东甸”、“葱翠扬朝旭”等,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寓意着农事的开始和丰收的希望。“播谷重前经,人天称往录。”开篇即点明了播种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往农事经验的重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青圭禢东甸,高旗表治粟。”通过“青圭”和“高旗”的形象,象征着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治理的严谨态度。“逶迟乘旦风,葱翠扬朝旭。”描绘了清晨微风中,葱郁的田野在朝阳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平秩庭春司,和气承玉烛。”进一步强调了春天作为农事开始的季节,和煦的春风与阳光共同孕育着万物生长。“岂伊盈八政,兼兹辩荣辱。”表达了农事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是关乎社会秩序与道德荣辱的重要事务。“十千既万取,利民谁不足。”最后以农事的成果惠及民众,强调了农事对于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司农府春幡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徐勉
8首
徐勉(466年—535年),字修仁,汉族,东海郯人(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中书令,因“居敬行简称为简,执心决断为肃”,死后谥“简肃公”。嫡传后人为缅怀继承徐勉的高风亮节,将堂号定为“风月堂”。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