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战争
情感
抒情
节义
读书
赞美
忧民
历史事件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周密对靖康之难的感慨之作,通过对比误国奸臣与忠贞之士的行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忠义精神的颂扬。首联“误国狂奸亦可悲,国危身亦蹈危机”,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将误国的奸臣与国家的危亡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奸臣的行径不仅祸国殃民,也使自身陷入危险的境地,体现了诗人对奸臣行为的谴责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颔联“燕山复地功何有,海上寻盟事已非”,进一步揭示了奸臣的作为对国家的破坏作用。燕山复地,象征着收复失地的希望,但奸臣的所作所为却使得这一目标变得遥不可及;海上寻盟,意指寻求盟友以图自保,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凸显了奸臣行为的失败和国家面临的困境。颈联“太宰忍乘黄屋诳,都人空望翠华归”,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仍贪图权位、欺骗民众的高层官员。太宰(宰相)本应是国家的栋梁,却利用权势欺骗百姓,而都城的百姓只能徒劳地期盼皇帝的归来,表达了对这些高层腐败现象的强烈批判。尾联“东都节义惟刘李,颈血犹能溅帝衣”则转向对忠贞之士的颂扬。刘李二人在东都坚守节义,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君王,其忠诚与勇气令人敬佩。颈血溅帝衣,既是对他们英勇行为的描述,也是对他们高尚情操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误国奸臣与忠贞之士的鲜明对比,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内外交困、忠奸对立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忠义精神的崇高敬仰。

周密

593首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又号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