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龙
放
生
梵
入
寒
空
静
,
江
天
一
望
微
。
生
公
曾
说
法
,
开
士
亦
皈
依
。
去
鸟
闻
金
粟
,
行
人
折
露
薇
。
持
将
同
异
意
,
晚
映
落
霞
归
。
写景
秋节
抒情
离别
写鸟
赞颂
山水
悼亡
晚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梵音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句“梵入寒空静”,以“梵”字开头,暗示了佛教的元素,同时“寒空静”三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是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接下来,“江天一望微”则将视线从高远的天空转向广阔的江面,视角的转换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生公曾说法,开士亦皈依”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生公说法和开士皈依的故事,象征着智慧与信仰的力量,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去鸟闻金粟,行人折露薇”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鸟儿在空中飞翔,似乎能听到它们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如同金粟落地;而行人在路上行走,不时采摘路边的露薇,这些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最后,“持将同异意,晚映落霞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象相融合,通过“同异意”的对比,展现了对世间万物既相同又不同的深刻理解。而“晚映落霞归”则以夕阳西下、霞光满天的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一天结束的感慨,也是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寄托,给人以温暖而宁静的慰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庾楼
7首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明亡,隐居授徒。著有《敦行堂集》、《西湖志》。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