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下
曲
勒
兵
辽
水
边
,
风
急
卷
旌
旃
。
绝
塞
阴
无
草
,
平
沙
去
尽
天
。
下
营
看
斗
建
,
传
号
信
狼
烟
。
圣
代
书
青
史
,
当
时
破
虏
年
。
边塞
写景
战争题材
译文
军队驻扎在辽水之畔,强劲的风吹动着旗帜翻飞。
遥远的边塞阴冷荒芜,没有草木,只有平坦的沙地直通天际。
观察敌情,设置营地,通过烽火传递信息。
在这个神圣的时代,记录在史册上的是那年打败敌虏的辉煌时刻。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军营的壮丽画面,通过对比色的运用和动态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边疆军事生活的艰辛与雄伟。首句“勒兵辽水边”直接切入边塞之战的紧张气氛,"风急卷旌旃"则描绘出战旗在狂风中飘扬的情景,既表现了战争的紧迫,也映衬出军队的英勇。接着“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两句,以荒凉的自然景观烘托边塞的孤寂与广阔。"绝塞"指的是边疆的界限,"辽水"则是唐代边塞的一处重要地名,这里通过对比色的运用,突出了边塞的苍茫与荒凉。下两句“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描述了军营中的紧张氛围和警报系统。"下营"意味着观察者的视角转向地面上的军事部署,"斗建"可能指的是星象或是特殊的建筑结构,而“传号信狼烟”则显示出边塞军队之间通过狼烟(古代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紧急联络的情景。最后两句“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表达了对历史胜利记载的期待和赞颂。"圣代"通常指的是太平盛世,"书青史"意味着这些英勇事迹将被记录在历史之中,而"当时破虏年"则明确指出了战争的胜利成果。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军营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战士们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世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记载的期待。
刘驾
66首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