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洁
师
山
房
閒
居
移
得
自
溪
西
,
夹
路
幽
香
异
草
齐
。
山
枕
旧
窗
林
鹤
近
,
壁
留
新
句
野
人
题
。
松
枝
静
覆
安
禅
处
,
石
井
斜
当
种
药
畦
。
谁
说
地
偏
来
客
少
,
苔
痕
不
断
杖
头
泥
。
写景
山水
地点
情感
松树
动物
生活场景
春天
历史景点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远离尘嚣的山中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联“闲居移得自溪西,夹路幽香异草齐”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僧人从溪流之畔迁徙至一处幽静之地,两旁是香气扑鼻、形态各异的奇花异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清幽氛围。颔联“山枕旧窗林鹤近,壁留新句野人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山枕着旧窗,暗示着此处与世隔绝,只有林间鹤鸣相伴;墙壁上留下的诗句,是过往访客或隐士的痕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气息。颈联“松枝静覆安禅处,石井斜当种药畦”则聚焦于修行者的日常活动。松枝覆盖的静谧之地,是僧人修行的所在,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对外界的超脱;而石井斜对的药畦,则展现了僧人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健康与疗愈的关注。尾联“谁说地偏来客少,苔痕不断杖头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尽管环境偏远,但依然不乏访客,且这些访客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提升。苔痕不断,杖头泥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痕迹,也寓意着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在修行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生命意义的过程,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其四)
宋·范祖禹
白日春台上,欢娱莫诉杯。飞花留客醉,啼鸟近人来。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春日赴独石口作
清·狄觐光
沙卷黄云赴朔边,冰开已过好春天。地犹残雪空三月,人与落花又一年。村户旧巢迟燕到,关山新草尽驼眠。入都多少间儿女,指点风光笑欲颠。
雨过
明·陶安
雨过山添色,推窗翠扑衣。秧随新水长,蝶趁落花飞。江近檐头挂,春从客里归。沙乾聊可步,倚杖绿阴肥。
早春喜宛平陈健夫枉顾沙亭村居(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怜予栖遁处,谷口四无邻。白鹭须孤往,青山少一人。弄书儿女小,为道岁时新。未有蠲愁物,凭君赋绝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