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史
(
其
三
)
带
剑
云
龙
门
,
《
晋
书
》
事
略
录
。
持
梃
慈
庆
宫
,
明
臣
争
聚
族
。
要
其
事
皆
疑
,
浅
深
随
所
鞫
。
有
元
既
崇
佛
,
演
揲
变
国
俗
。
因
多
内
道
场
,
蕃
梵
往
来
熟
。
缁
素
久
淆
讹
,
蘖
芽
遂
潜
伏
。
妖
僧
高
菩
萨
,
蕴
谋
成
反
覆
。
千
户
王
著
者
,
相
倚
为
背
腹
。
其
时
驾
在
行
,
诸
臣
递
入
宿
。
仓
猝
非
所
虞
,
刀
光
闪
笼
烛
。
堂
堂
张
九
思
,
奋
起
快
歼
戮
。
事
平
第
其
功
,
忠
勇
九
思
独
。
衅
由
用
事
臣
,
祸
被
宫
省
酷
。
然
犹
未
入
中
,
亦
未
惊
辇
毂
。
女
子
小
人
间
,
前
修
费
商
榷
。
冢
宰
领
宫
中
,
《
周
官
》
义
可
复
。
怀古
历史
宫怨
战争
赏析
这首清代王芑孙的《读史(其三)》描绘了一段历史事件,以叙事的方式展开。诗中提到的人物如“带剑云龙门”、“慈庆宫”、“元”、“高菩萨”等,暗示了可能与宫廷斗争或佛教影响下的政治动荡有关。诗中描述了明臣们的忠诚与阴谋,以及“妖僧”策划的反叛,其中张九思的英勇举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平定了事端。诗中对“用事臣”的指责和对宫中混乱的揭示,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决策失误的忧虑。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女子在宫廷中的微妙角色,暗示了后宫干预政事的问题。最后,通过“冢宰领宫中”和引用《周官》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制度和秩序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状况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借古讽今,寓言深刻,展现了清朝文人对于时局的关注和批判。
猜您喜欢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