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史
(
其
二
)
长
庆
之
四
年
,
张
韶
起
为
贼
。
卜
者
苏
元
明
,
从
中
傅
之
翼
。
内
坊
紫
草
车
,
刀
仗
载
叵
测
。
阑
入
银
台
门
,
遽
有
百
夫
匿
。
公
然
清
思
殿
,
登
榻
来
对
食
。
挥
兵
杀
阍
者
,
呼
斗
势
孔
棘
。
桓
桓
神
策
军
,
禁
厢
备
番
直
。
军
使
康
艺
全
,
入
讨
不
待
敕
。
渫
血
到
天
阶
,
扫
平
战
亦
力
。
遂
笞
诸
门
监
,
当
司
递
黜
陟
。
是
时
方
镇
谁
,
精
勤
讲
供
亿
。
新
进
打
球
衣
,
罨
画
金
丝
织
。
宰
相
李
与
牛
,
生
平
工
默
默
。
非
无
裴
晋
公
,
行
吟
甘
去
国
。
昌
黎
悲
送
穷
,
谗
诤
方
交
逼
。
何
况
玉
溪
生
,
潦
倒
无
人
识
。
边塞
悼亡
怀古
抒情
读书
战事
赏析
这首清代王芑孙的《读史(其二)》描绘了一段唐朝历史事件,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张韶叛乱及其影响。诗中提到的卜者苏元明、清思殿、神策军、宰相李与牛等都是历史人物或地点,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动荡。首句“长庆之四年,张韶起为贼”点明了时间背景和事件主角,接下来描述了卜者苏元明的介入和宫廷内的混乱。“阑入银台门,遽有百夫匿”形象地展示了叛乱者的嚣张气焰。在清思殿的对峙中,局势紧张,“挥兵杀阍者,呼斗势孔棘”。随后,神策军迅速行动,军使康艺全果断出击,平定了叛乱,“渫血到天阶,扫平战亦力”。诗人借此赞扬了军士们的英勇和朝廷的果断应对。接着,诗中批评了某些官员的玩忽职守,如“遂笞诸门监,当司递黜陟”。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朝政的讽刺,指出宰相李与牛虽然看似默默无闻,但实则在背后操纵权力,“新进打球衣,罨画金丝织”,暗示了权贵的奢华。同时,诗人提到了裴晋公和玉溪生(李商隐)的遭遇,表达了对贤能被排挤和才华被忽视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节描绘和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政治生态。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