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怀古
忧民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三个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君主明智决策和贤臣辅佐的向往与赞美。首先,齐威王任用阿大夫治理百姓,却因小人谗言而险些导致国家危机,强调了君主识别贤能、排除邪佞的重要性。接着,楚庄王沉溺酒色,伍举的谏言最终帮助楚庄王醒悟,成就霸业,凸显了贤臣直言进谏的价值。最后,武丁三年不出令,通过静默思考寻求治国之道,终使殷国安定,象征着深思熟虑与内省对于国家治理的必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借古喻今,寄寓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环境的追求与期盼。

归有光

120首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