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西
抒情
怀古
忧民
写景
山水
边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邢州叙述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邢州在治理者推行仁政、减轻刑罚、关注民生之后的社会风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邢州从混乱到安定的过程,以及百姓生活的变化。首句“鄣东馀二载”,点明时间背景,邢州经过两年的治理。接下来的“恪遵圣人经”表明治理者遵循儒家经典,施行仁政。接着,“雅志存教化,除娆去烦刑”强调了教化百姓、废除苛政的重要性。门阑弛走卒,千人皆造庭”描绘了治理者亲自处理政务,民众积极参与的场景。“分遣每日旰,庭中无一人”则展示了治理者高效办公的状态,庭中空无一人,说明政务已得到妥善处理。“沉冤出殊死,无盖尽群生”表现了治理者努力解决冤案,使无辜者得以昭雪,同时也关注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时有纵囚归,皆言赋役平”反映了治理者减轻赋税,使百姓生活得以改善。接下来,“引纳壮健儿,誓之以丹青”描述了招募壮士,并以丹青立誓,增强军队凝聚力的情景。“萑苻多宿盗,擒斩为一清”表明治理者严厉打击盗贼,维护了社会秩序。“馀粮栖陇亩,绝无犬吠惊”描绘了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最后,“维以哀茕独,不能畏高明”表达了对孤苦无依者的同情,即使在权力面前也保持敬畏之心。“睚眦生怨恚,憯甚镆铘兵”比喻小怨小恨也能引发大怒,如同利剑一般。“风雨日飘摇,拮据徒辛勤”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人民生活的艰辛。“涕泣西河守,古道竟无成!”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治国之道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归有光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政治智慧。

归有光

120首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