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姿
赞美
写景
季节
夏季
写物
写心灵感受
佛学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八日赞佛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自然景象的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云彩逐渐消逝,初夏的朱明之色蕴含其中,阳光明媚而夜晚则清朗宁静。通过“祥祥令日泰,朗朗玄夕清”两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佛的形象,形容其如“菩萨彩灵和”,在“眇然因化生”的神秘中诞生。四王的到来,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他们“矫掌承玉形”,以崇敬的姿态迎接佛的降临。飞天的舞蹈,如同“鼓弱罗”般轻盈,散落的芝英则象征着佛法的广布。“绿澜颓龙首,缥蕊翳流泠”描绘了水波荡漾,仿佛龙首低垂,而“芙蕖育神葩,倾柯献朝荣”则以荷花的盛开,象征着佛法的繁荣与生机。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恩泽遍布四方,“芬津霈四境,甘露凝玉瓶”,如同甘露滋润大地,佛法也滋养人心。“珍祥盈四八,玄黄曜紫庭”则强调了佛法的庄严与神圣,其光芒照耀着整个殿堂。诗人通过“感降非情想,恬怕无所营”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感悟,认为佛法能让人超越世俗的忧虑与情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玄根泯灵符,神条秀形名”暗示佛法能净化心灵,使人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圆光朗东旦,金姿艳春精”描绘了佛法如同晨光般照亮人心,其光辉如同金色的花朵,美丽而耀眼。最后,“含和总八音,吐纳流芳馨”表达了佛法的教义如同音乐般和谐,其影响深远,如同芳香弥漫四周。“迹随因溜浪,心与太虚冥”则强调了佛法能引导人们超越尘世,与宇宙的真理相融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教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庄严、神圣以及对人心的深刻影响,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赞美。

支遁

18首
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爱马的故事

猜您喜欢

黄鹤楼仙枣亭联
清·何绍基
千年仙枣不留核;五月落梅犹有花。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