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赠答
赞美
敬仰
怀古
自勉
抒情
志向
读有感
自然景物
节令
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对好友孙少述近期诗歌的赞赏之作。首联“大句闳篇久擅场,一函初得胜琳琅”表达了对孙少述作品的高度评价,称赞其诗篇宏大且富有深度,如同珍贵的瑰宝般令人赞叹。颔联“少陵雅健材孤出,彭泽清闲兴最长”将孙少述的才华与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杜甫(少陵野老)和陶渊明(彭泽令)相提并论,赞扬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刚健,个性独特,同时又流露出闲适之情。颈联“世外麒麟谁可系?云中鸿雁本高翔”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孙少述的才情超凡,难以被世俗所束缚,如同麒麟般尊贵,或如鸿雁般自由翱翔在文学的天空。尾联“白头多病襄阳守,展卷临风欲自强”以孙少述的现状——年事已高且身体多病,但仍坚守文人职责,通过阅读诗歌来激发内心的力量,表达对其坚韧精神的敬佩。整体来看,曾巩的这首诗是对孙少述诗歌艺术成就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期许。

曾巩

457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