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诗
二
首
(
其
二
)
北
风
胡
雁
急
,
小
禽
亦
南
飞
。
轻
侠
群
少
年
,
求
伺
争
有
为
。
弋
弹
无
遗
木
,
毕
施
在
中
逵
。
百
发
不
一
获
,
用
心
良
足
嗤
。
黄
雀
堕
计
中
,
鸣
咷
如
得
依
。
白
鹄
举
云
汉
,
览
之
心
内
悲
。
小
大
有
分
量
,
琐
琐
岂
知
微
。
秋天写景
抒情
怀古情感
秋情感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北风吹动下,胡雁匆忙南飞的景象,连小鸟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纷纷展翅南迁。诗人接着聚焦于一群轻浮的少年,他们如同猎手般积极寻求机会,想要有所作为。然而,他们的弋弹技术并不高明,即使百发也难得一中,这种用心过度却成效甚微的行为引人嘲笑。诗中以黄雀落入陷阱,哀鸣求助的情景,寓言了这些少年的困境,即使一时得逞,也无法逃脱更大的命运安排。白鹄飞翔在高远的云汉,诗人看到这一幕,内心感到悲伤,感叹世间万物大小之间自有其定数,而这些少年的琐碎行为与这宏大天地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在大格局下的渺小,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独步
宋·释绍嵩
独步时凝望,幽襟失所从。烟霞横眼界,天地醉心胸。泽国秋容老,人家水影重。行穷十里岭,回首兴何慵。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采桑子(其九)
唐·冯延巳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关仝寒山行旅图
清·爱新觉罗·弘历
来往何纷沓,关山自逦迤。步馀霜迹白,望里峰容紫。沽酒向茅棚,问渡愁野水。妙矣画中趣,悠哉画外旨。谁非行旅人,朅然独传此。
秋兴八首(其五)
明·释函是
海月湖风自一秋,南征北伐两悠悠。富强岂是帝王事,成败那深将相忧。万古乾坤开碣石,满天星宿照寒洲。艰难世故空双眼,错认扬州是冀州。
狱中自述
明·沈溱
天亦有清霜,岂为庸夫计。人亦有系辞,岂为贱子虑。嗟哉大廷杖,乃得鞭小吏。俛首伤孤根,飘风落秋蒂。身系洛阳狱,旦夕且就毙。无聊弄赭衣,圜扉夜双闭。哀角刺我耳,饥鼠啮我臂。我.....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
宋·陆游
篮舆访客过仙村,千载空馀一局存。曳杖不妨呼小友,还家便恐见来孙。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酒美鱼肥吾事毕,一庵那得住云根。
书秋谷诗集后(其一)
清·薛宁廷
天以虫鸣秋,此事属寒饿。休官未三十,不可惜可贺。坡谷相角逐,裂竹偶入破。若遣老名场,经纶蚁在磨。司寇鲁东家,谈诗在高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