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少
林
次
韵
万
山
微
暝
一
钟
鸣
,
古
寺
深
秋
倦
客
情
。
僧
本
折
芦
翻
面
壁
,
人
非
骑
鹤
故
吹
笙
。
寒
催
乱
木
风
交
响
,
白
动
虚
严
月
自
生
。
惭
愧
劳
劳
不
成
寐
,
丁
丁
卧
听
早
樵
声
。
写景
抒情
秋天景象
夜宿古寺
明月
寒风
思绪
感慨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宿少林次韵》描绘了一幅秋夜在少林寺中的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万山微暝一钟鸣”,以傍晚时分山色微暗,寺庙钟声悠扬起笔,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古寺深秋倦客情",表达了旅人在此时此刻的疲惫与思乡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僧本折芦翻面壁,人非骑鹤故吹笙”,通过想象僧人翻阅经书的专注和自己无法超脱尘世的无奈,寓言般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寒催乱木风交响",写秋风吹过落叶,声音嘈杂,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时光流转。“白动虚严月自生”描绘了月光洒在空寂的山寺,更显清冷。诗人感慨“惭愧劳劳不成寐”,难以入眠,只能“丁丁卧听早樵声”,聆听清晨樵夫砍柴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尘世生活的牵念。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自然与禅意的交织,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