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写人
咏物
赞美
抒情
励志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晁冲之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开篇“伯也今代豪,嗜诗如嗜酒”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伯仲的赞赏,以及他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就像嗜好美酒一样。接下来的“赋多转遒劲,语老愈深厚”描绘了伯仲在文学上的造诣,特别是在赋体方面表现出的才华和力量,这种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得深沉和醇厚。“尘言删不存,妙句元自有”则强调了一种文学观点,即真正的好作品是自然流露,不需要过多修饰,而那些平庸的言辞最终会被淘汰。接着,“白华忽补亡,关睢不为首”可能是在赞美伯仲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他能够将已逝去的诗意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并不追求表面的新奇。“埙篪起兄弟,珠玉到朋友”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将文字和情谊相互比较,强调了文学创作与深厚友谊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的“吟咏九日菊,沉酣八月酎”描绘了一幅诗人与朋友共同享受自然美景、品酒吟诗的情境。“搜剔发清新,联翩杂奇丑”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不断地寻找新的灵感和素材,将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其不断更新。紧接着,“详味吁谟章,用意过杨柳”则是在赞美伯仲在文学上的细致体味,以及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最后,“但使身愈穷,未信名可朽”和“不知造物意,令作清庙不”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目的的一种质疑。诗人认为,只要内心不贫瘠,对于外界的荣辱并不在乎;同时,对于自然万物和宇宙的创造之意,诗人保持着一种敬畏和不解,这种复杂的情感又促使他去探索文学创作的意义。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与文学的双重歌颂,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尊重。

晁冲之

180首
晁冲之(生卒年不详),宋代江西派诗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