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赞美
秋天
写雨
写山
写水
春景
宫殿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祭祀方泽时的宏大场面与庄严气氛。诗人沈一贯以细腻的笔触,将祭祀活动的壮观景象与神圣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天回北陆揽羲轩,日应南薰辟舜门”,开篇即以“羲轩”、“舜门”为喻,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神圣与尊贵,同时通过“天回”、“日应”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天地同庆、万物归顺的和谐氛围。颔联“泰折祥云承玉陛,长安微雨待金根”,进一步描绘了祭祀现场的壮丽景象。祥云环绕,玉陛辉煌,微雨轻洒,金根静候,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隆重,也寓意着上天的恩赐与大地的滋养。颈联“芙蓉丹阙鹓鸾丽,杨柳青楼翡翠温”,则通过“芙蓉”、“丹阙”、“鹓鸾”、“杨柳”、“青楼”、“翡翠”等意象,构建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画面。这些华美的景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尾联“不是六龙纷气象,万方谁识圣禧繁”,以“六龙”象征帝王的威仪,表达了对皇帝圣明英武的赞美。同时,通过“万方”与“圣禧繁”的对比,强调了皇帝的德政惠及四方,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盛世的繁荣与幸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皇帝功德的颂扬,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对皇权的尊崇之情。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