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兰
花
(
其
三
)
蒋
园
口
号
琉
璃
一
片
春
湖
面
。
画
舫
游
人
帘
外
见
。
水
边
风
嫩
柳
低
眠
,
花
底
雨
乾
莺
细
啭
。
秋
千
寂
寂
垂
杨
岸
。
芳
草
绿
随
人
渐
远
。
一
番
乐
事
又
将
离
,
金
盏
莫
辞
红
袖
劝
。
写景
春景
水景
抒情
离别
送别
离情别意
美景赞美
赏析
这首宋词《木兰花·其三》是舒亶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湖畔的悠闲景象。首句"琉璃一片春湖面"以琉璃比喻湖水的清澈,形象地展现了春天湖水的宁静与明亮。"画舫游人帘外见"写出了湖上画舫中游客欣赏湖景的情景,透过帘幕,他们能一览湖光山色。接下来两句"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乾莺细啭"进一步描绘了生动的自然画面:微风吹动着柳树,仿佛它们在慵懒地休憩;雨后的花朵更加鲜艳,黄莺在花丛中轻声歌唱。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机和情感。下片转而描绘岸边的静态景色:"秋千寂寂垂杨岸",秋千空荡无人,垂杨静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芳草绿随人渐远"则表达了游人离去后,芳草依旧青翠,但景色已不再为他们所独享,增添了淡淡的离别之情。最后两句"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点明了主题,游人们意识到欢乐的时光即将过去,于是举杯劝酒,希望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湖畔的美景和游人的欢愉,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舒亶
196首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送槃斋叶敬叔丈
宋·葛绍体
万里春风柳一堤,长条折与记分携。客行却入故乡去,禹洞龙丘认旧题。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因顾子文得交吕元章于其借别也歌以附赠
明·萧光绪
我来虞山交却少,子文坦白堪倾倒。酒后每悲交谊衰,雨云反覆羊肠道。所以倾盖吕新安,岁寒松柏陈雷好。气侠义孚面亦真,殷勤岂为多材巧。文彩卓烁动海邦,龙蛇殊玉争春晓。篆刻秦汉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