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题
岑
彦
明
猗
兰
轩
诗
群
芳
争
春
风
,
百
态
工
妩
媚
。
毛
嫱
与
西
施
,
未
易
笑
倚
市
。
岂
如
空
山
兰
,
静
默
羞
自
致
。
幽
香
不
可
寻
,
独
秀
繁
露
坠
。
高
情
谢
簪
组
,
遁
世
汉
绮
季
。
端
来
从
子
游
,
定
觉
同
伏
味
。
岑
卫
星
绝
俗
,
厌
贫
聊
试
吏
。
官
曹
冷
如
水
,
终
日
学
奇
字
。
未
能
三
径
归
,
故
作
九
畹
艺
。
后
来
当
勿
剪
,
伴
我
司
庾
氏
。
写物抒情
咏物言志
山水田园
春天写景
赞美兰花
怀才不遇
官场生活
赏析
此诗《寄题岑彦明猗兰轩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通过描绘兰花的高洁与岑彦明的隐逸之志,展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首句“群芳争春风,百态工妩媚”以百花争艳的场景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百花竞放、姿态万千的景象,为后续的兰花描写铺垫了背景。接着,“毛嫱与西施,未易笑倚市”运用典故,将毛嫱和西施的美貌与市井中的笑语进行对比,突出了市井生活的喧嚣与浮华,反衬出兰花的静谧与高洁。“岂如空山兰,静默羞自致”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赞美兰花生于空山之中,静默而不张扬,羞于自我展示,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生活态度。接下来,“幽香不可寻,独秀繁露坠”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香气独特,难以捕捉,独自在露水中绽放,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孤独之美。“高情谢簪组,遁世汉绮季”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引用汉代隐士绮季的故事,强调了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端来从子游,定觉同伏味”则表明诗人愿意追随岑彦明的脚步,共同体验隐居生活带来的宁静与满足。最后,“岑卫星绝俗,厌贫聊试吏”描述了岑彦明的与众不同,他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厌倦世俗的贫乏,选择以官职为手段,暂时融入社会,实则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官曹冷如水,终日学奇字”表现了官场的冷漠与枯燥,而“未能三径归,故作九畹艺”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种植兰花的渴望,以此寄托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特质。
猜您喜欢
樗栎
清·张问陶
曾向中原策马来,苍茫舟楫入荆台。湖南春水思骚客,颍上秋风忆霸才。四海无家长作客,百年如梦且衔杯。亦知天地容樗栎,敢说空山老大材。
咏怀(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空谷有幽兰,岁久生荆杞。春风时一花,绿叶何靡靡。抱此王者香,掩没榛?里。采佩虽无人,芬芳常在己。遥睇茳与蓠,葳蕤被江沚。九畹长莓苔,怅望隔秋水。
旅獒图
宋·许月卿
戒獒式燕紫阳诗,展画如观作训时。我道非唐无此笔,宋人那解析豪厘。
辞朝
宋·胡铨
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闻唐陶山明府重修桃花庵感赋用原韵(其一)
清·归懋仪
遗祠重为拂埃尘,补种夭桃几树新。红粉也知怜国士,青衫偏是困才人。不逢良木宁求荫,肯为黄金便屈身。纵酒佯狂聊玩世,笙歌队里老青春。
兰谷辞为黄时雍尊人赋
明·顾清
兰之生兮于彼空谷,抱幽贞兮不群以独。白石兮清泉,纷紫茎兮冒寒。渌兰之香兮扬扬,汎光风兮朝阳。谷无人兮自芳,谷有人兮吾与子兮徜徉。谷中之人兮清且真,不可见兮徒名闻。仰丹崖兮.....
卧起即事三首(其三)
明·林大钦
饭草心犹乐,云眠道益安。烟花从节换,风雨恣春残。杜甫惭真隐,陶潜已挂冠。他时论出处,江海意漫漫。
奉答于鳞四首(其一)
明·王世贞
浮云幽鸟讼庭閒,赋就怀人且自删。病后青山添傲骨,书来落日破愁颜。微名渐损终难尽,薄禄犹耽未拟还。岂若使君高拥传,能令春雪满函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