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学
博
见
枉
分
韵
一
毡
远
寄
海
天
涯
,
遣
兴
时
过
处
士
家
。
瓜
熟
尽
堪
分
五
色
,
诗
成
那
敢
说
三
叉
。
溪
云
夜
荡
渔
矶
月
,
篱
舍
秋
残
槿
树
花
。
野
外
不
嫌
供
具
薄
,
邻
家
春
酿
尚
堪
赊
。
写景
田园
秋景
赠别
怀旧
叙情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皋谟在友人高学博来访时的情景与心境。首联“一毡远寄海天涯,遣兴时过处士家”开篇即以“一毡”这一细节,巧妙地勾勒出远方友人对彼此的深情厚谊,仿佛一片温暖的毡毯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将两颗心紧紧相连。同时,“海天涯”三字又赋予了这份情感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使得友情显得尤为深沉和珍贵。颔联“瓜熟尽堪分五色,诗成那敢说三叉”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轻松愉快氛围。成熟的瓜果象征着丰收与分享,而“五色”则暗示色彩斑斓的生活与丰富的情感交流。至于“诗成那敢说三叉”,则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颈联“溪云夜荡渔矶月,篱舍秋残槿树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晚的溪流上漂浮着云朵,月光洒在渔矶之上,而篱笆旁的秋日残花,更添了几分季节的韵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琐碎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尾联“野外不嫌供具薄,邻家春酿尚堪赊”则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野外,面对简陋的供奉,诗人也不以为意;而对于邻家的春酒,他更是愿意借来共享。这种随遇而安、乐于分享的精神,正是友情与生活的真谛所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态度。它不仅是一次友谊的聚会,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清河村舍与闻唐二公小酌
明·严嵩
十里清河去未遥,暖烟秋色过枫桥。柳条惊风故零乱,茆屋枕溪还寂寥。谁家砧杵敲寒练,客子风尘换敝貂。乘兴且倾黄菊酒,还家须忆紫宸朝。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浪淘沙·山居十首(其六)
明·高濂
秋水浸寒花。溪上人家。高低茅屋傍蒹葭。剥枣食瓜村酿熟,醉月西斜。残夜雁咿哑,露冷汀沙。空山无梦到天涯。屋角三竿人未醒,树杪饥鸦。
泊临清遇雪
明·谢迁
千林断飞鸟,万里寒云同。朔风吹霰雪,倏忽瀰长空。入夜犹未已,浙沥呜船蓬。侵晓起推牖,两岸如堆琼。秋来久不雨,煖气乖深冬。来牟阂生意,渴望怜村农。素心重忧国,所愿年时丰。如.....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唐·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