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知
文
州
刘
公
通
判
赵
公
江
流
移
浚
向
南
山
,
渴
死
全
城
胆
亦
寒
。
叛
将
踰
城
机
尽
泄
,
娇
儿
饮
药
泪
空
潸
。
封
疆
事
去
君
臣
在
,
忠
孝
名
存
父
子
难
。
五
万
军
民
同
日
尽
,
可
怜
巷
战
尚
间
关
。
战争
写水
忠孝名存亲情
情感
豪放情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与人性的复杂。首句“江流移浚向南山”,以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局势的变迁,暗示战争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接着,“渴死全城胆亦寒”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战争对民众心理的摧残,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之中。“叛将踰城机尽泄,娇儿饮药泪空潸”两句,揭示了战争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叛将的逃亡不仅暴露了军事策略的失败,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无辜孩童选择自杀的行为,则是战争残酷性的直接体现,其背后蕴含着家庭破碎、生离死别的深重哀痛。“封疆事去君臣在,忠孝名存父子难”则进一步探讨了战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冲击。在国家领土丧失的背景下,君臣关系依然存在,但忠孝之道却在父子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凸显了战争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最后,“五万军民同日尽,可怜巷战尚间关”总结了战争的惨烈结局。数万生命在同一天内消逝,巷战的残酷不仅体现在战斗的激烈,更在于其对平民百姓的无情剥夺,以及生存的艰难与绝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表现。
刘麟瑞
53首
刘埙次子。英宗至治间,以追思宋末仗义死节之士,搜讨遗事,赋五十律,成《昭忠逸咏》四卷。后其乡人赵景良采入所编《忠义集》中
猜您喜欢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曲十二篇(其四)泾水黄
唐·柳宗元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钩喙决前,钜趯傍。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紘,提天纲。列缺掉帜,招摇耀鋩。鬼神来助,梦.....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