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山水
咏物
古寺石桥
婚嫁
怀古
励志
离别
写山
怀乡

赏析

这首《贺新郎·天台》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对天台仙境的向往与追忆。开篇“闻道天台路”,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之中。诗人通过“洞门深、瑶草长青,桃花无数”等描绘,勾勒出一幅仙气缭绕、生机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接着,“仙子云鬟低欲堕,倚石迷花凝伫”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仙子的形象,她轻盈的姿态和专注的神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诗人通过“忆刘阮、当年曾遇”一句,巧妙地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雾帐云房深几许,梦魂中、不管流年度”则进一步渲染了天台仙境的幽深与超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梦幻般的旅程之中,时间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而“缘分浅,又归去”则表达了对仙境难以触及的遗憾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后半部分,“于今路断无寻处”一句,直接点明了仙境的不可得,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展望:“惟旧时、华顶依然,霞城如故。”他提醒人们,尽管仙境难觅,但生活中仍有许多美好值得珍惜与追寻。“古寺石桥风雨响,泻下半天瀑布”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景观,既有古朴的禅寺,又有壮丽的瀑布,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有头白、老僧常住”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不变的信仰,老僧的存在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提醒着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韧。最后,“世上名山能有几,强登临、莫待青春暮”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勇敢追求心中的梦想。“婚嫁毕,听分付”则可能是对完成人生大事后的释然与期待,预示着新的开始与自由。整体而言,《贺新郎·天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忆,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信仰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史鉴

585首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再和
宋·杨杰
君赋江山数十篇,人疑吟苦鬓皤然。洞庭有浪寒欺昼,太华无云翠插天。鸷鸟懦飞徒累百,疲兵重战必当千。席间莫讶赓酬速,诗债从来笑隔年。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