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绿
写景
山水
咏物
抒情
哲理
地点
西山
秋节
密叶
绿萝
行踪
招隐

赏析

此诗《韬光庵》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中景致。诗中以“韬光古精舍,远迹西山岑”开篇,点明了地点——位于西山之巅的古庵,隐秘而远离尘嚣。接着,“冈岫屡回复,云岚杳深沉”,通过山峦与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流泉激修竹,绿萝被青林”,水声潺潺,竹影婆娑,绿藤缠绕,青林覆盖,生动展现了山中自然之美。而“密叶翳朝阳,芳柯承夕阴”,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转与环境的变换。“杖策遵微径,逝将支遁寻”,诗人手持拐杖,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似乎在追寻某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行行未易即,遥闻钟磬音”,随着脚步的深入,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仿佛是心灵的呼唤。“徙倚绝尘想,冥思谐道心”,诗人驻足停留,内心远离尘世的纷扰,沉浸在对道的理解与思考之中。“搴芳咏招隐,松风和悲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史鉴

585首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