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西
西
写景
秋景
写旅途经历
抒情
思乡
母爱
情景交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从众兴前往顺河集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切体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秋霖虽止晴色微”,点明了雨后的天气状况,虽然雨停,但天空并未放晴,只是略显晴朗。接着,“低烟亘冱笼晚霏”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昏暗朦胧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积水深没踝”、“濛濛时尚沾车帏”、“疲骡努力汗被靷”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积水让行人步履维艰,车辆也被雨水浸湿,疲惫的骡子在努力前行,而车中人则因湿冷而瑟缩着身体,穿着湿衣服。“近村灯火光依依”描绘了夜晚村庄的灯火,给人一种温暖而遥远的感觉。而“逆旅庭坳泛泥漉,暗檐蝙蝠惊人飞”则进一步渲染了旅店环境的潮湿和荒凉,蝙蝠的惊飞更添了几分恐怖与不安。“下车小憩酌浊酒,坐看泥豕拖潦归”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短暂休息,饮酒以解疲劳,同时观察着归家的泥猪,这一场景既体现了旅途的劳顿,也蕴含了对归家的渴望。“仆夫太息祝天霁,乃复时坠雨点稀”表达了仆人对天气好转的期盼,以及对雨点稀疏的欣慰。然而,“明朝霁否未可卜,计程恐与心相违”又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焦虑。“忽忆已是中秋节,月色苦被痴云围”将时间推进至中秋佳节,却因云层遮挡而未能欣赏到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遗憾。接下来,“极目燕山在西北,阴晴千里果是非”则引出了对自然现象的思考,燕山那边的天气是否与这里相同,引发了对宇宙万物联系的哲学思考。“遥知老母盼游子,稚女亦解望清晖”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父母和子女的牵挂。最后,“安得西风起天末,吹散沈翳如一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希望有一股力量能够扫除心中的阴霾。“长天空明绝遮蔽,周道如砥其庶几”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景象,天空明亮,道路平坦,预示着旅途的顺利和未来的希望。“行者无忧居者乐,吾之受赐不己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满足感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