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颂
历史纪实
读书纪事
山水

赏析

此曲《西平乐慢》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以朱小汀所藏之吴兔床小桐溪山馆图为题,采用梦窗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开篇“郑谷栖真,庾园赋隐”,借古人之典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归宿的氛围。接着,“高阁云轮,乱签风叶”描绘了阁楼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是人间仙境。而“曾夸架压千元”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书籍的丰富与价值。“看砌草、长萦带碧,池水清留砚沈”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庭院的宁静与雅致,草色碧绿,池水清澈,砚台沉入水中,更添几分文人墨客的意境。接下来,“幽居意远,苍茫妙笔荆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情怀,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为问堂前燕子,寻旧话、万柳夕阳边”一句,以燕子为引,唤起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夕阳下的万柳,更添几分怀旧之情。随后,“拜经楼古,沧桑易阅,依庑人来,宅相称贤”则通过历史的变迁,强调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物的高尚品质。“凭记取、残烽树石,历劫门庭,几度机丝伴读,竹马嬉游,都向图中证梦缘”这一段,将历史的痕迹与个人的记忆交织在一起,通过残破的烽火、历经沧桑的门庭,以及读书时的机丝、童年时的竹马嬉戏,展现了人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最后,“长物仅存,荆弓遇合,米舫光芒,漫感山邱,烬荻摩挲,藏书纪事同传”则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在物质与时间的流逝中,唯有精神与文化能够永恒流传,无论是荆弓的相遇、米舫的光芒,还是烬荻的摩挲,都是对这份永恒的见证。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