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花
腴
·
彭
刚
直
墨
菊
赋
秋
倦
笔
,
对
冷
缣
、
偏
惊
满
纸
风
霜
。
花
淡
人
豪
,
墨
浓
枝
瘦
,
传
神
妙
与
相
当
。
醉
毫
有
芒
。
问
傲
姿
、
原
薄
铅
黄
。
向
东
篱
、
吊
屈
哀
荆
,
定
知
诗
里
感
柴
桑
。
千
幅
画
梅
名
世
,
看
森
森
铁
石
,
妩
媚
心
肠
。
倾
国
难
逢
,
英
雄
同
调
,
一
般
寄
托
幽
芳
。
故
家
径
荒
。
望
雁
峰
、
乔
木
凄
凉
。
剩
芸
绦
、
护
取
秋
容
,
魏
公
题
字
香
。
咏物
写花
菊花
抒情
怀古
秋天
写墨菊
赞美
情感
思乡
赏析
此诗《霜花腴·彭刚直墨菊》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以彭刚直之墨菊为题,描绘出一幅秋日墨菊的生动画面。首句“赋秋倦笔,对冷缣、偏惊满纸风霜”,开篇即点明了创作背景与心境,秋日的疲倦笔触在冷缣上书写,却意外地激发出满纸的秋霜之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接下来,“花淡人豪,墨浓枝瘦,传神妙与相当”几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墨菊的淡雅与豪放并存,墨色的浓重与枝干的瘦削相映成趣,传神地展现了墨菊的独特魅力,与作者的情感相得益彰。“醉毫有芒。问傲姿、原薄铅黄”则进一步刻画了墨菊的傲骨与不凡,如同醉酒后的笔锋,带着锐利与激情,询问着这傲然的姿态是否超越了铅黄的平凡。接着,“向东篱、吊屈哀荆,定知诗里感柴桑”一句,借用了东篱采菊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共鸣。“千幅画梅名世,看森森铁石,妩媚心肠”将墨菊与梅花相提并论,赞美其如同铁石般坚韧而又有妩媚之心肠,展现出墨菊独特的品格与气质。接下来,“倾国难逢,英雄同调,一般寄托幽芳”则表达了对墨菊独特魅力的赞叹,认为它如同倾国之美的女子难以寻觅,与英雄人物有着相同的调和,共同寄托着幽深的芳香。最后,“故家径荒。望雁峰、乔木凄凉。剩芸绦、护取秋容,魏公题字香”几句,描绘了一幅故园荒芜、雁峰乔木凄凉的画面,只有芸绦(一种植物)守护着秋天的容颜,而魏公的题字则赋予了这一场景以香气,寓意深远,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整首词通过对彭刚直墨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墨菊的独特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