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物
吟
(
其
五
)
六
月
家
家
作
半
年
,
红
团
糖
馅
大
于
钱
。
娇
儿
痴
女
频
欢
乐
,
金
鼓
叮
鼕
嚷
暑
天
。
夏天
民谣
糖
节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民间六月盛夏时节的风俗与生活场景。通过“六月家家作半年”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六月炎热的季节比作一年中的半年,形象地展现了夏季的漫长与炎热。接着,“红团糖馅大于钱”描绘了人们在炎炎夏日中制作并享用的甜食,红团上包裹着比铜钱还大的糖馅,既体现了食物的丰盛,也反映了人们对夏日消暑的渴望。“娇儿痴女频欢乐”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酷热天气中的欢声笑语,他们或许在追逐嬉戏,或许在品尝美食,展现出孩童们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而“金鼓叮鼕嚷暑天”则以金鼓的声响,象征着夏日的热闹与活力,即便是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也能找到各种方式来庆祝和享受生活,金鼓的敲击声似乎成为了夏日特有的旋律,为炎热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朝时期普通百姓在炎炎夏日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对食物的追求,也有对乐趣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郑大枢
12首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猜您喜欢
满江红(其九)倦游初归顾庵绎堂处实既庭枉集草堂用顾庵原韵
明末清初·尤侗
梅雨廉纤,问昨夜、小池微涨。漫一笑、征衫乍脱,故园无恙。翠箨移来石径侧,黄鹂啼到桐阴上。更村村、烟火起农歌,田家饷。报有客,扁舟漾。看满座,兰亭唱。喜酒徒相对,欲倾家酿。.....
端午帖子(其二)太上皇后阁
宋·周必大
积雨收梅夏,清风度麦秋。六宫争献寿,不觉月沉钩。
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三)
宋·周麟之
日永三星正,风薰万宇凉。要知垂艾意,期与庶民康。
又次邦衡族侄长彦司户韵
宋·周必大
圣世恩荣盛孝章,北窗自欲傲羲皇。通家喜燕鸡豚社,治郡愁亲雁鹜行。陌上花开人斗草,瓮头酒熟客传觞。及时行乐君休厌,召驿相将项背望。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唐·白居易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沈沈道观中,心赏期在兹。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置.....
甘谷以七月二十七日始出门过予,是日予斋中秋蕙忽放蕊一枝,即去年甘谷所移置也。秋蕙之放,率在重九以后,今先期早发,又适当甘谷病后出门之日,其为瑞审矣。即席呼画师绘图,得七律三章(其二)
清·全祖望
展七曾闻乞巧赊,应怜鹿鹿度年华。重陈旧雨浑如梦,细看新茎未及瓜。天教国香呈瑞种,我矜地主有灵葩。从今画院添佳话,郑赵风流未足夸。
同张仲修再过刘子
明·何景明
刘家好兄弟,邻近苑西楼。数有花辰会,兼成月夜游。留徐还下榻,访戴不回舟。况接张公子,诗轻万户侯。
甲子端午蒙邑侯张潮山见召与郡博朱观閒春元黄笔阳贡元邱二山邑幕周龙山同宴印山亭赋二律以识胜游云(其一)
明·饶相
节届端阳逢胜日,印亭宴集展华筵。北临断岸溪流合,南眺孤城栋宇连。旗鼓声喧观竞渡,笙歌人拥乐丰年。太平盛事今重见,拟向薰风作醉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