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郊
观
稼
奉
次
涯
翁
先
生
诏
许
明
农
值
此
年
,
西
郊
垂
稼
正
田
田
。
一
时
偶
出
游
还
赋
,
四
海
方
询
食
与
眠
。
溪
水
多
鱼
供
有
馔
,
野
人
皆
酒
飨
无
筵
。
寿
村
风
景
谁
堪
拟
,
韦
杜
同
归
尺
五
天
。
写景
田园
抒情
赞美
地点
西郊
节令
夏
民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邵宝在西郊观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邵宝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诏许明农值此年”,点明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身份,在特定的一年里被允许参与农事活动,体现了朝廷对农业的重视。接着,“西郊垂稼正田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西郊农田的景象,稻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出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希望。“一时偶出游还赋”,描述了诗人偶然出游,却因眼前的美景而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即兴赋诗。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欣赏,也反映了他寄情山水、追求诗意生活的态度。“四海方询食与眠”,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社会普遍关注民生、重视食物与睡眠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关切。“溪水多鱼供有馔,野人皆酒飨无筵”,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自在。溪水中丰富的鱼类为人们提供了美食,而乡间的人们则以酒相待,无需豪华的宴席,体现了简朴而真挚的生活情趣。最后,“寿村风景谁堪拟,韦杜同归尺五天”,将眼前的景致与历史名胜韦杜相比,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叹与向往。同时,“尺五天”这一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距离的近,又寓意着理想中的美好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郊观稼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