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肖
山
自
廷
尉
出
按
察
建
宁
便
道
还
蜀
(
其
一
)
金
明
初
彻
鹭
鹓
班
,
玉
节
雄
分
虎
豹
关
。
春
色
长
留
丹
笔
署
,
霜
威
遥
动
幔
亭
山
。
仙
岩
行
续
虹
桥
断
,
梓
里
先
迎
驷
马
还
。
七
步
扶
携
瞻
露
冕
,
须
君
早
振
海
东
轓
。
写景
地点
抒情
春天
怀古
七步扶携
送别
赞颂
成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肖山从廷尉调任至建宁按察使,途中返回四川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肖山在旅途中的不同景象和心境。首联“金明初彻鹭鹓班,玉节雄分虎豹关”,开篇即以金明初晓、鹭鹓班列、玉节雄风、虎豹关隘的壮丽景象,渲染出张肖山出行时的庄严与雄伟。鹭鹓班列象征着官场的秩序与尊严,玉节则代表了张肖山作为官员的权威与尊贵,而虎豹关隘则暗示了旅途的艰险与挑战,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巧妙地勾勒出张肖山出行的宏大背景。颔联“春色长留丹笔署,霜威遥动幔亭山”,进一步描绘了张肖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春色长留,意味着张肖山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寓意着他为地方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丹笔署则是指他公正严明的施政,使得春色得以长久留存。霜威遥动,则是形容张肖山的威严与影响力,即使远在幔亭山,也能感受到他的力量与影响,这既是对张肖山个人魅力的赞美,也是对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品格的颂扬。颈联“仙岩行续虹桥断,梓里先迎驷马还”,通过仙岩与虹桥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张肖山在途中的行进与归家的喜悦。仙岩行续,象征着张肖山在旅途中不断前行,追求卓越;虹桥断,可能是指旅途中的某种阻碍或困难,但最终被克服,寓意着张肖山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的决心。梓里先迎驷马还,则描绘了家乡亲人对张肖山归来的热烈欢迎,驷马代表了隆重与荣耀,预示着张肖山归来将受到极高礼遇。尾联“七步扶携瞻露冕,须君早振海东轓”,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张肖山的期待与祝福。七步扶携,可能是指张肖山在归途中需要人搀扶,这里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含了对张肖山身体健康的关心。瞻露冕,则是对他作为官员身份的尊敬与期待。须君早振海东轓,则是希望张肖山能早日回到海东地区,继续发挥他的才能与影响力,为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肖山出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观、社会活动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作品。
游朴
406首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