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
咏物
赞美
写花
情感
抒情
怀古
赞美荔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皇帝赵佶在宣和殿移植荔枝的情景,充满了对荔枝的赞美与欣赏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荔枝的生长环境、果实的色泽、形态以及品尝时的感受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新的氛围。首先,“密移造化出闽山”,巧妙地运用了“密移”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荔枝从福建山区移植到皇宫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将其秘密转移,赋予了荔枝特殊的灵性和生命力。“禁御新栽荔子丹”,进一步点明了荔枝被精心种植于皇宫内的场景,强调了其珍贵与独特性。接着,“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比作凝结在仙人掌上的露珠,以及初绽的红色果实如同晶莹剔透的水精丸,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美丽与诱人之处。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荔枝的外在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纯净与高贵。“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荔枝的香气与色泽。在酒醉的愉悦中,荔枝的国色天香超越了朱砂与粉黛,仿佛是天降的香气,流转于空气中,如同兰花般清新脱俗。这里不仅赞扬了荔枝的香气,也暗含了对荔枝品质的极高评价。最后,“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他指出,无需远行至红尘之中寻找珍稀之物,只需在宫殿中静赏几株荔枝,就能感受到其带来的芬芳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荔枝的赞美,也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隐喻,强调了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自然之美与精神享受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审美情趣。

赵佶

443首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