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
塘
秀
岭
深
深
葬
玉
娥
,
清
明
寒
食
一
来
过
。
新
栽
松
柏
翠
痕
短
,
乱
落
棠
梨
春
艳
多
。
粉
帕
有
情
留
药
印
,
锦
书
何
地
托
微
波
。
纸
钱
飞
尽
下
山
去
,
袅
袅
灵
风
吹
碧
萝
。
写景
春景
节日
寒食节
抒情
悼亡
纸钱
灵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对墓地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首句“秀岭深深葬玉娥”以“秀岭”形容墓地所在山岭之美,而“深深”则暗示了墓地的隐秘与庄重,将“葬玉娥”置于其中,既点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如同珍贵的玉石般高贵的女性,也预示了其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清明寒食一来过”一句,点出了时节,清明与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时节,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日子前来悼念,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暗含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接下来,“新栽松柏翠痕短,乱落棠梨春艳多”两句,通过对比新栽的松柏与乱落的棠梨花,展现了墓地周围生机与哀愁并存的景象。松柏常被视作坚贞不渝的象征,而棠梨花的凋零则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季节的更迭。“粉帕有情留药印,锦书何地托微波”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悼念者的情感寄托于日常物品之上,如“粉帕”上的药印和欲寄无处的“锦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情与无法言说的思念。最后,“纸钱飞尽下山去,袅袅灵风吹碧萝”以纸钱的飘散和灵风的吹拂,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逝者已随风而去,但那份哀思与怀念却如同碧萝般永存,永不褪色。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陈,构建了一个既哀伤又充满诗意的悼念场景,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触及了生命、时间与自然循环的主题,引人深思。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珍珠帘·辛巳生朝
清·杨玉衔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
浣溪沙(其一)
唐·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寒食
清·张印
门巷今朝正卖饧,数椽暂借主人情。试看老屋栽花遍,肯放春愁逐草生。东去江流催世事,南征诗卷谢时名。客中容易过佳节,苦雨凄风不满城。
春夜对月
清·朱令昭
柳际微茫月,神伤忆往年。玉人临绮席,琼管和冰弦。今夕空庭里,清光寒食前。子规鸣不歇,坐尽博山烟。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其一)
清·许传霈
春来游兴比花浓,归折花枝路几重。绿野风和人薄醉,閒过山寺不闻钟。
上巳日登城用杭大宗先生世骏诗韵
清·龚禔身
登高豁尘烦,睇眄江山美。况当上除辰,曲水盛罗绮。清风度女姮,禊事掌春史。迢迢上重闉,趿我蹋青履。参天峙林峦,扑地错闾里。顾此濠堑壑,遂事崇墉倚。荒堞望纡回,襟带互百雉。云.....
感事
清·茹纶常
渴葬惊心碧血存,传芭何地与招魂。破窗零落残编在,旧馆幽阴白日昏。黑孽酿成封豕阵,青山望断鹡鸰原。年年寒食吞声泣,祇有棠梨照墓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