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僧
两
脚
行
来
铁
石
坚
,
相
逢
去
住
总
随
缘
。
谈
空
舌
本
原
无
语
,
打
破
机
关
不
用
拳
。
山
槛
看
云
斋
鼓
后
,
竹
窗
听
雨
夜
灯
前
。
客
来
瀹
茗
煨
寒
柮
,
味
胜
庐
峰
第
一
泉
。
写景
赠别
咏物
僧人
抒情
哲理
山水
客来待客
赞颂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初诗人缪鉴赠予一位僧人的作品,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禅修境界,展现出僧人超然物外的风范。首句“两脚行来铁石坚”,形容僧人行走如铁石般坚定,暗示其修行意志之坚韧。次句“相逢去住总随缘”则表达出僧人随顺自然、不执着于世俗之事的态度。第三句“谈空舌本原无语”,描绘僧人在谈论佛法时,语言虽少却深具力量,无需多言便能传达禅意。第四句“打破机关不用拳”,进一步强调僧人不依赖外在形式,而是内在修为已达无需借助武力或权谋的境地。第五、六句“山槛看云斋鼓后,竹窗听雨夜灯前”,描绘僧人生活的宁静与淡泊,无论是山中静观云起云落,还是夜晚独坐听雨,都流露出内心的平静与禅意。最后一句“客来瀹茗煨寒柮,味胜庐峰第一泉”,以煮茶品茗的场景收尾,不仅写出僧人待客的热情,更借庐山第一泉的美誉,赞美僧人所泡之茶的高雅品质,暗含禅茶一味的意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僧人的禅修生活和高尚品格,体现了宋末元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佛教禅修的崇尚和理解。
缪鉴
31首
居江阴。躬行孝弟,乐施与。不求仕进,以诗酒自娱。有《效颦集》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宋·邵博
晴空赤日飞丹霞,扁舟春热汗且呀。寒温之候无乃差,朝犹挟纩莫著纱。祝融暴横势莫加,骤将炎赫移韶华。东皇游冶穷豪奢,未终节序还其家。忽惊猛吹扬白沙,烟云四起相邀遮。空中轣辘鸣.....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玄珠歌(其十五)
唐·张果
玄珠玉树有根苗,水际连天永不凋。真火含虚如赤日,金华结魄六时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