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年
中
年
已
悟
昔
皆
非
,
正
学
无
师
更
可
悲
。
诗
道
纵
能
通
阃
域
,
圣
经
曾
未
涉
藩
篱
。
拟
从
周
子
参
无
极
,
更
为
东
莱
续
近
思
。
适
意
舞
雩
时
一
咏
,
区
区
何
用
苦
吟
为
。
抒情
励志
读书
惜时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珝所作的《中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中年阶段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领悟,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首联“中年已悟昔皆非,正学无师更可悲。”点明了诗人中年时的感悟,意识到年轻时的经历和认知都存在错误,而没有良师指导的正学之路更加令人感到悲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经验和知识获取的深刻反思。颔联“诗道纵能通阃域,圣经曾未涉藩篱。”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和经典学问的追求。他认为即使诗歌能够通达各种领域,但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却还停留在浅层次,未能深入探究其精髓。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深度的渴望和自我认知的谦逊。颈联“拟从周子参无极,更为东莱续近思。”表明诗人希望从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等先贤那里汲取智慧,以深化自己的思考,并继续探索和传承儒家思想。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哲学家的敬仰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尾联“适意舞雩时一咏,区区何用苦吟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创作的见解。他认为在适当的场合吟诵诗歌可以表达情感,但过于执着于创作则显得多余。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平衡和艺术创作适度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中年阶段的深刻反思、对学问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毛珝
83首
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