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地点
双庙
怀古
悼亡
抒情
情感
志士之志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双庙》。诗中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感慨和个人抱负不能实现的哀叹。“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开篇即以“两公”领起,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可能是指关羽、张飞的庙宇,这些英雄在当时已成传说中的豪杰,他们的事迹如同天下最俊美的骏马,无处安身,只能腾跃于史册之中。“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表明这些英雄虽然早已辞世,但他们的英名、事迹依旧闪耀着光芒,令人崇敬。“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中原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提到的“昔日几侯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在这片土地上起伏的诸多英雄和君主,他们或统领军队、或建立政权。“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诗人借古鉴今,感慨于这些英杰之所以能留名青史,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才略与勇气,若没有这些英雄的存在,又有谁能够挽救一个即将倾覆的国家呢?“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这两句转入自然景象,北风呼啸,树木摇曳,而西边落日透过窗棂,给人以清凉之感。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急促与平和交织,正如他内心的忧虑与期盼。“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英雄事业不能实现的深切哀痛,这些英雄的事迹让后人不禁潸然泪下,仿佛他们的英灵依旧在世间徘徊。泪水如溪流般落下,奠祭着那些未竟之志。王安石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政治局势时个人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哀。

王安石

176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