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桡
柴
荆
散
策
静
凉
飙
,
隐
几
扁
舟
白
下
潮
。
紫
磨
月
轮
升
霭
霭
,
帝
青
云
幕
卷
寥
寥
。
数
家
鸡
犬
如
相
识
,
一
坞
山
林
特
见
招
。
尚
忆
木
瓜
园
最
好
,
兴
残
中
路
且
回
桡
。
山水田园
秋日景色
抒情怀古
送别行旅
记梦
赏析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开篇即以“柴荆散策静凉飙”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隐几扁舟白下潮"则透露出诗人独自驾一叶扁舟于清晨薄雾中悠然行驶的情景,显得既孤寂又自在。"紫磨月轮升霭霭"中的“紫磨”形容夜空之美,而“帝青云幕卷寥寥”则描绘了天际的云层被轻轻卷起,宛如帝王的帷幕,这些意象都极力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数家鸡犬如相识,一坞山林特见招"中,诗人以“数家”表达了对生活片段的观察,而“一坞山林特见招”则显示出诗人的选择性观察,他只愿意看到那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尚忆木瓜园最好,兴残中路且回桡"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行走于世间而不为物累的心境。诗人在旅途中偶尔停歇,用“且回桡”来形容那种既是回忆也是前进的生活态度。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
王安石
176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鹭洲胜会以病阻赴漫占二首(其一)
明·邹元标
懒慢山中学耦耕,丁丁伐木忆同声。天开章贡千年会,人卧衡庐百感生。未许春风分半席,独将明月拥孤城。从来鹭水澄澄绿,好向江门共濯缨。
畴昔
元·张仲深
我生爱山殊有癖,日日登山访幽寂。故人江陈三五辈,醉卧青溪抡白石。踏霜采杞琲盈把,拂晓题诗云满壁。文笔峰前动客吟,百花嵓底留行迹。故人别去动经载,溪山溪水总相忆。今年海口独.....
吾与吟(其一)
明·顾允成
只对青山不著书,鸢飞鱼跃见天机。嗒然隐几吾忘我,梦觉人间是与非。
戏作绝句以唐人句终之二首(其二)
宋·陆游
静对煎茶灶,闲疏洗药泉。回头问童子,今夕是何年。
减字木兰花(其一)浴温泉
清·董元恺
九龙汤沸。范阳水设鱼龙戏。洗罢奚儿。翻作奚儿洗马池。仓皇西幸。马嵬坡下长生竟。河水汤汤。南内无人有寿王。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唐·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夕书怀寄所知
唐·李咸用
秋萤一点雨中飞,独立黄昏思所知。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年华逐浪催霜发,旅恨和云拂桂知。不向故人言此事,异乡谁更念栖迟。
俞伯辉主簿同徐必大判院见过涧上纳凉约鲍南仲教授小酌次韵南仲所赋兼怀林德久国录陈敬甫学士
宋·韩淲
嘉禾古名郡,机云信奇士。流风千载下,谁复数馀子。近年西畴仙,游戏在朝市。文章陈仲弓,合著蓬莱里。俱尝白鸥盟,恨别隔秋水。君侯乃其朋,访我灵山底。一见欲倾盖,青眼照窗几。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