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阳
晚
泊
傍
桥
吟
望
汉
阳
城
,
山
遍
楼
台
彻
上
层
。
犬
吠
竹
篱
沽
酒
客
,
鹤
随
苔
岸
洗
衣
僧
。
疏
钟
未
彻
闻
寒
漏
,
斜
月
初
沈
见
远
灯
。
夜
静
邻
船
问
行
计
,
晓
帆
相
与
向
巴
陵
。
写景
山水
地点
汉阳
夜景
秋节
寒露
动物(犬
鹤)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式,诗人以淡定之心观察周围环境,将自然与人事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傍桥吟望汉阳城”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是在一个古城的城墙边上。接着,“山遍楼台彻上层”,则是从远处眺望,山势与楼台相连,给人以层次分明、纵深感。“犬吠竹篱沽酒客”中的“犬吠”和“沽酒客”都是生活的点缀,它们共同构造了一个恬静而又不失生动的夜晚场景。紧接着,“鹤随苔岸洗衣僧”,则描绘了一幅禅意盎然的图画,鹤与僧相伴,呈现出一种清净自在。“疏钟未彻闻寒漏”和“斜月初沈见远灯”两句,更是营造出了夜深人静之时的氛围。其中,“疏钟未彻闻寒漏”,通过听觉传递了时间的流逝;而“斜月初沈见远灯”,则以视觉捕捉了夜色中的光影变化。最后,“夜静邻船问行计”和“晓帆相与向巴陵”两句,诗人在深夜询问航行的计划,而到了清晨,与他船同行者一起扬帆驶向巴陵。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旅行经历,也点明了行程的方向和目的地。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笔法捕捉夜晚的宁静与旅行者的行踪,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情怀。
杨徽之
21首
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猜您喜欢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行宫(其二)
宋·文天祥
怪底秦淮一水长,几多客泪洒斜阳。江流本是限南北,地气何曾减帝王。台沼渐荒基历落,莺花犹在意凄凉。青天毕竟有情否,旧月东来失女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