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字
经
·
二
首
(
其
一
)
江
上
晚
归
璧
月
寒
生
晕
,
银
河
冻
欲
冰
。
稳
坐
蓝
舆
酒
半
醒
。
登
。
渔
舟
红
蓼
汀
。
樵
楼
暝
。
冬
冬
初
起
更
。
山水写景
冬季写景
酒后抒情
冬季的夜
冬天的江景
江上归途
赏析
这首明代杨慎的《金字经·二首(其一)江上晚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江边夜景。"璧月寒生晕",以璧玉般的明月比喻皎洁的月亮,"寒生晕"则暗示了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形成的冷冽光晕,营造出清冷的氛围。"银河冻欲冰"进一步强调了冬夜的严寒,仿佛连天上的银河都冻结成冰。"稳坐蓝舆酒半醒",主人公乘坐着蓝色的小车,微醺的状态中领略这江上景色,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淡然。"渔舟红蓼汀",描绘了江边渔舟停泊在长满红色蓼草的洲渚,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樵楼暝",写夜晚来临,樵夫归来的楼阁隐没在暮色中,"冬冬初起更"则是深夜传来的更鼓声,增添了寂静中的生活气息和时间的流逝感。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上冬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恬淡。
杨慎
1519首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