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咏物
情感
母爱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石、柔风、夜色、水声、花香等自然元素与人的生活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画面。首句“小石含山意”,以小石象征着山的精神,暗示了山的深远与内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接着,“柔风寓冶情”则将自然界的微风人格化,赋予其情感色彩,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浪漫的情调。“卷终香字损,禅起夜绵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禅意。这里的“香字”可能指的是某种带有香气的文字或诗句,随着夜晚的降临,这种香气逐渐消散,仿佛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禅起夜绵轻”则暗示了在宁静的夜晚,禅思悄然升起,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安宁。后半部分“第水兼新品,注花带别名”描述了水与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水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元素,它还蕴含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花不仅绽放着美丽,还带着各自独特的名字,象征着个性与多样性。这两句通过水与花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最后,“晴沙看鸥母,引得小雏行”以鸥鸟及其幼子为形象,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晴朗的沙滩上,鸥鸟的母亲引领着幼子行走,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也寓意着亲情与成长的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哲理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