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田园
抒情
友情
咏物
龙君超
佳节
仙源
地点
云石村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袁宏道的《托龙君超为觅仙源隐居诗以寄之》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乡村隐居生活图景。首句“云石村中且卜庐”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向往,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山村建造居所。次句“凭君为买一峰馀”则借助朋友之力,希望能得到一块山水佳地,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全栽芝菊为疆界,尽写云岚入券书”进一步描绘了理想的居所,种满菊花和灵芝,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将自然之美全部收入画卷之中。诗人希望这份宁静与美景能成为他生活的边界。“门对仙童浇药地,巷通毛女浣花渠”通过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和诗意,门前有仙童照料药田,巷子通向仙女浣洗花朵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更显超凡脱俗。最后两句“閒中每爱天台去,好与刘晨閒屋居”表达了诗人闲暇时常常向往天台山的仙境,希望能像古代传说中的刘晨、阮肇那样,与世无争,在这隐居之所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