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
地点
季节
秋天
古寺
古殿
禅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一座古老寺庙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联“红桥过雨润,黄叶会霜稀”,以红桥和黄叶为背景,通过“过雨”和“会霜”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红桥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鲜艳,黄叶在霜的覆盖下变得稀疏,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颔联“古殿催金榜,空塘落水衣”,转而描写寺庙内的景象。古殿中传来金榜催促的声音,暗示着庙宇与世俗功名的联系;而空荡的池塘中,似乎有衣物随水飘落,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化。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矛盾的思考。颈联“畏人寒鸟窜,护法老龙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环境。寒鸟因畏惧人类而四处逃窜,老龙因缺乏食物而感到饥饿。这一联通过动物的行为,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生态平衡,同时也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尾联“醉语兼禅语,都非第二机”,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悟。这里的“醉语”可能指的是诗人受到自然美景和内心触动后的感慨,“禅语”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领悟。全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社会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审美情趣。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