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山水
田园
田园风光
乡村风土人情
民俗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夜景图。首句“古木攒幽壑,丛篁蔽小祠”以“攒”和“蔽”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古树密布、竹林环绕的自然环境,以及小祠堂被植被遮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篮舆村犬吠,罗服野人疑”两句,通过“篮舆”(即竹轿)与“村犬”的动静结合,以及“罗服”(华丽的衣服)与“野人”的对比,巧妙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犬吠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而“野人疑”则暗示了外来者的身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稻熟家家酿,山香处处诗”两句,将乡村的丰收景象与诗意的氛围融为一体。成熟的稻谷不仅象征着丰饶,也是酿酒的原料,而山间的香气则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未尽之诗。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赞美。最后,“田翁强解事,款款具威仪”两句,通过一位老农“强解事”(勉强理解事情)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真挚。尽管老农可能不善言辞,但他的热情与周到,却让客人感受到了主人的尊重与诚意。这一细节,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人文关怀,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和温暖。综上所述,这首《宿村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与生机,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交织,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