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思
爽
气
频
生
暑
气
收
,
碧
云
红
叶
锁
芳
洲
。
芙
蓉
怨
冷
西
风
夜
,
薜
荔
墙
空
白
露
秋
。
数
杵
疏
钟
村
外
寺
,
一
声
长
笛
月
中
楼
。
天
涯
最
是
离
人
苦
,
莫
遣
繁
霜
上
客
头
。
写景
秋天
抒情
离别
思乡
写花
芙蓉
咏物
薜荔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凄美景象。首句“爽气频生暑气收”点明了季节转换,凉爽之气替代了夏日的炎热,暗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碧云红叶锁芳洲”一句,以碧蓝的天空和红艳的枫叶点缀在水边的洲渚之上,色彩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芙蓉怨冷西风夜,薜荔墙空白露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与寂寥。芙蓉花在寒冷的西风中似乎在诉说着哀怨,而薜荔(一种藤本植物)覆盖的墙壁在白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冷,这两句通过植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将秋夜的孤寂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数杵疏钟村外寺,一声长笛月中楼”则通过寺庙的钟声和远处的笛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逝感。钟声悠远,笛声飘渺,两者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怀旧的情感。最后,“天涯最是离人苦,莫遣繁霜上客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在广阔的天地间,离别之人最为痛苦,诗人希望不要让繁霜覆盖客人的头发,寓意着对离人归家的期盼与祝福。整体来看,这首《秋思》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