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夜
(
其
一
)
冬
斋
伏
案
偶
凝
思
,
适
忆
童
年
励
学
时
。
贫
觉
镫
边
书
有
味
,
寒
生
夜
半
足
先
知
。
是
时
老
母
坐
相
课
,
端
为
缝
衣
睡
更
迟
。
已
矣
余
生
无
报
答
,
又
将
呜
咽
写
为
诗
。
冬日怀旧
母爱
读书
悼亡
写夜
写生活感受
惜时
怀古忆昔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江湜的《冬夜(其一)》描绘了作者在寒冷冬夜静坐读书时的回忆和感慨。首句“冬斋伏案偶凝思”,点明了季节和作者沉思的场景,他身处寂静的冬日书斋。接着,“适忆童年励学时”引出对过去的回想,那时勤奋好学,即使是贫困的环境中,灯光下的读书也充满了乐趣。“贫觉镫边书有味,寒生夜半足先知”进一步刻画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尽管条件艰苦,但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使读书变得富有滋味,连寒冷的夜晚也能感知到时间的流逝。诗人回忆起母亲陪伴自己读书,深夜还在为缝补衣物而迟迟未眠,这份母爱的温暖和付出感人至深。最后两句“是时老母坐相课,端为缝衣睡更迟”,直接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以及未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的遗憾。“已矣余生无报答,又将呜咽写为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愧疚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童年求学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无法报答母恩的深深感慨。
江湜
23首
江湜(shí)(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猜您喜欢
赠陈时可
宋·刘过
交游半世已公卿,犹抱遗经对短檠。负米过于扛鼎重,选官难似上竿行。百年母子相依命,一片忠忱谁为明。灯火小楼风雨夜,岁寒时得话平生。
自述二首(其二)
明·秦励
读圣贤书学圣贤,圣贤事业孝为先。欲行孝道谈何易,且使终身守墓前。
三月五日先孺人生日痛成
清·钱载
笼翮思飞孰与哀,哺雏未反母先摧。茫茫纵使重霄彻,杳杳难将万古回。厨下米薪如手辨,堂前风雨莫花开。读书两字从头误,直悔男儿堕地来。
忆榆庐
清·成多禄
松花江之西,有村其塔木。历历双白榆,扶疏绕老屋。遐思龆龀年,我父教我读。每书必亲钞,篇篇当削竹。每句必口授,记诵耳须熟。朝曦连夕镫,慈训为家塾。我母尤钟爱,时恐遭笞扑。朝.....
病中感怀(其二)
清·陆祖瀛
气血将衰事易忘,中年无志转荒唐。悔抛书卷求名懒,误逐风尘为口忙。抱子未知能式谷,娶妻差喜识糟糠。从头想到亲恩厚,未报涓埃暗自伤。
满江红·春日课儿,感悼外子
清·张玉珍
双燕穿帘,浑不解、倚楼人独。才瞥眼、春光已尽,满目新绿。旧梦竟随流水去,遗书苦唤娇儿读。叹辛勤、窗底母兼师,愁盈掬。思往事,眉常簇。怜别绪,情犹续。愿相期一笑,同登仙箓。.....
挽故少宰学士黄焯星先生三首先生丁母艰未小祥而逝(其三)
明·邓云霄
都门夜雨细论诗,犹忆推君一字师。雌伏雄飞怜往事,朱弦白雪少新知。烟深春树鹃啼急,魂返松门鹤到迟。寥落赏音山水冷,孤琴携去欲何之?
幼女
清·周馨桂
汝从冬日来,复从秋日去。虽非掌上珠,忽作朝日露。人生天地间,彭殇皆小住。肌体非金石,百年孰永固。所嗟贱儒贫,摧折到婴孺。古来卑女子,寝地良有故。岂知父子情,死别均所恶。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