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无
正
浩
浩
昊
天
,
不
骏
其
德
。
降
丧
饥
馑
,
斩
伐
四
国
。
旻
天
疾
威
,
弗
虑
弗
图
。
舍
彼
有
罪
,
既
伏
其
辜
。
若
此
无
罪
,
沦
胥
以
铺
。
周
宗
既
灭
,
靡
所
止
戾
。
正
大
夫
离
居
,
莫
知
我
勚
。
三
事
大
夫
,
莫
肯
夙
夜
。
邦
君
诸
侯
,
莫
肯
朝
夕
。
庶
曰
式
臧
,
覆
出
为
恶
。
如
何
昊
天
,
辟
言
不
信
。
如
彼
行
迈
,
则
靡
所
臻
。
凡
百
君
子
,
各
敬
尔
身
。
胡
不
相
畏
,
不
畏
于
天
?
戎
成
不
退
,
饥
成
不
遂
。
曾
我
暬
御
,
憯
憯
日
瘁
。
凡
百
君
子
,
莫
肯
用
讯
。
听
言
则
答
,
谮
言
则
退
。
哀
哉
不
能
言
,
匪
舌
是
出
,
维
躬
是
瘁
。
哿
矣
能
言
,
巧
言
如
流
,
俾
躬
处
休
!
维
曰
予
仕
,
孔
棘
且
殆
。
云
不
何
使
,
得
罪
于
天
子
;
亦
云
可
使
,
怨
及
朋
友
。
谓
尔
迁
于
王
都
。
曰
予
未
有
室
家
。
鼠
思
泣
血
,
无
言
不
疾
。
昔
尔
出
居
,
谁
从
作
尔
室
?
悼亡
忧民
情感
离别
怀古
哲理
译文
你这浩瀚无际的长天上苍,从不肯普照你的恩惠之光。只管降下遍地丧亡和饥荒,残害四方诸侯让百姓遭秧。老天爷挟着秋风施展暴虐,肆无忌惮不管不顾也不想。放任那些有罪的逃之夭夭,让他们的罪行全得以隐藏。相反像这些无罪的老百姓,一个挨一个相继沦落丧亡。
大周天子宗亲已经被灭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爵高位显的大夫四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劳苦忧伤。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们,不肯早起晚睡为国事奔忙。各邦国君王和列位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驾在身旁。那些平民百姓原本很善良,反倒起来为非作歹反朝堂。
你为什么这样啊我的苍天?合法度的话你一句听不见!就好比那走路的慢慢腾腾,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终点。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明哲保身不敢承担!为什么再不敬畏周室天子,为什么再不敬畏浩浩长天?
兵祸已经酿成一时难退却,饥荒已经成灾局面扭转难。我们这些昔日的近臣侍卫,愁惨惨一天天地憔悴不堪。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不肯勤于问政进谏。听到顺耳的话就随口搭腔,听到谗言委委琐琐退一边。
可怜啊!那不善言谈之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笨嘴拙舌,他们是投入工作鞠躬尽瘁!可贺啊!那能言善辩之辈,靠能说会道一套套如流水,做了不倒翁永远处高官位!
世人都说这从政为官之事,要求非常之高高而且危险。如果说话办事不顺从旨意,就会从天子那里招致罪愆。如果说话办事顺从了旨意,就会从朋友那里受到埋怨。
明明告诉你快点迁到王都,你张口就说还没建成房屋。闻听此言我忧愤血泪哭出,没有一句不痛彻我的肺腑!想当初你仓皇出逃的时候,又有谁给你造好华舍大屋!
赏析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作品,语言古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疑问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浩浩昊天,不骏其德”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主题,即对上天不公义理的质疑。接着“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则描述了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反衬出天道的不仁。在“旻天疾威,弗虑弗图”中,诗人表达了对上天行事毫无考虑和规划的不满。接下来的“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则是说,如果有人犯错,则遭受惩罚;如果无罪,却仍然受到不幸,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天道公正性的怀疑。“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一段,表达了诗人对于周王室的灭亡和贵族流离失所的无奈与悲哀。随后“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则是说,即使是尊贵的大夫或国家的君主,也无法在早晚之交维持自己的地位,这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庶曰式臧,覆出为恶。如何昊天,辟言不信”中,诗人指责了世间的虚伪和上天的话语不可信用。“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则是说,如果像他们那样随波逐流,就会迷失方向。“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一句,是对世人的一种提醒,告诫大家应该自爱且害怕上天的警示。但接下来的“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御,憯憯日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饥荒无法避免的无奈。“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这段话,是对那些不愿意说真话、只会随声附和的世人的一种批评。而“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维曰于仕,孔棘且殆”则是在赞美那些能够直言真理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官场险恶的感慨。最后,“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一句,是诗人对待遇之事的两难选择——如果不顺从,就可能触怒君主;如果顺从,则可能背弃友情。“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则是说,即便是被流放到王都,也只得承认自己没有家庭。“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这最后一段话,是诗人对于那些失去家园的人的同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等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天道公正性的质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复杂情感。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