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怀古
婉约
秋天
夜景
伤感情
别绪
忧民
节序

赏析

这首《菩萨蛮(其一)有感》由清代诗人张绉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挣扎。首句“一庭残月凄凉白”以月色的凄冷渲染出一种孤寂、哀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接着,“纱窗掩映灯明灭”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略带神秘的画面,窗户后灯光忽明忽暗,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情感波动的象征,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敧枕不成眠。起来欲曙天。”这两句直接揭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状态,即使到了黎明时分也无法沉睡,暗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种无法摆脱的失眠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理解。“流光弹指误。何计教愁去。”在这两句中,诗人将时间的流逝比作“弹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不可挽回,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于愁绪难以消散的无奈与困惑。“何计教愁去”则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摆脱愁绪的渴望与无助。最后,“强自学忘情。奈何情转生。”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试图通过自我克制来忘记情感,但最终却发现情感反而更加深刻。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展现了主人公为摆脱情感困扰所做的努力,也反映了情感的顽强与难以抗拒。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冲突与挣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人性的深度。

猜您喜欢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久居京师感怀诗
唐·费冠卿
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
相江叹(其一)
明·释今无
壮岁逢沙汰,髫年饱乱离。计穷观世日,悲正及秋时。短发羞人见,长贫有钵知。我心不可转,鸥鸟莫相疑。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生查子(其二)
宋·高观国
芙蓉羞粉香,倚竹窥烟霁。眼带楚波寒,骨艳春风醉。谁传侧帽情,想解遗鞭意。红叶可怜秋,不寄相思字。
召命书怀(其一)
明·林俊
召命三申力敢辞,转于遇晚属深思。枘方几适循时制,弦直真烦圣主私。心有温公元己病,迹如樊子故无奇。秋瓜落尽曾根蒂,祗恐归时异去时。
岁暮感怀
宋·王禹偁
岁暮山城放逐臣,老从霄汉委泥尘。公卿别后全无信,兄弟书来祇说贫。眼看青山休未得,鬓垂华发摘空频。文章气概成何事,沾惹虚名误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