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后
得
无
象
新
诗
次
韵
雨
馀
步
林
幽
,
松
风
初
到
面
。
寒
蝉
相
应
鸣
,
小
立
无
人
见
。
但
爱
东
南
山
,
色
作
旋
螺
转
。
入
门
庭
院
度
飞
萤
,
梵
放
哀
声
满
深
殿
。
写景
写山
写雨
写萤火虫
写风
松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漫步林间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首句“雨馀步林幽”,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雨后的森林显得格外静谧和深邃。接着,“松风初到面”一句,通过触觉描绘出微风吹过松林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寒蝉相应鸣”则引入了听觉元素,寒蝉的叫声在寂静的林中相互应和,增添了诗的生动性。诗人通过“小立无人见”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世隔绝,只有自己与自然对话。“但爱东南山,色作旋螺转”表达了诗人对东南方向山峦的喜爱之情,山色如螺旋般旋转,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山的壮丽与动态美。最后,“入门庭院度飞萤,梵放哀声满深殿”描绘了进入某个场所后所见到的景象,飞舞的萤火虫与深殿中的梵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双重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林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一)
清·张问陶
云外疑无雨,肩舆出万山。那知披叆叇,犹自听潺湲。衣冷龙腥逼,梯危石骨顽。风雷不惊客,浩荡起眉间。
早过刘功父清溪
宋·邓林
月里山河大,风前草木凉。征尘生杖屦,香雾湿衣裳。古领扳栖鹘,荒蹊蹴聚蝗。白云看未远,已转九回肠。
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
宋·赵必?
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晴(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竹风敲碎千竿玉,荷露倾馀万颗珠。閒坐水亭披飒景,夕阳明处翠峰扶。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思佳客(其三)
宋·高观国
有约湖山却解襟。昼眠占得一庭深。树边风色寒滋味,愁里年华雁信音。惊楚梦,听瑶琴。黄花尚可伴孤斟。断云万一成疏雨,却向湖边看晚阴。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明·李舜臣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