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鲁
木
齐
杂
诗
之
物
产
(
其
十
七
)
昌
吉
新
鱼
贯
柳
条
,
笭
箵
入
市
乱
相
招
。
芦
芽
细
点
银
丝
脍
,
人
到
松
陵
十
四
桥
。
边塞物产
地方写景
农副产品
赞美家乡
乌市风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一种市井生活景象,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昌吉新鱼贯柳条”,开篇以“昌吉”点明地点,“新鱼”暗示新鲜的鱼货,而“贯柳条”则形象地展现了鱼贩们将鱼串在柳条上,便于携带和展示的场景,既体现了当地的物产丰富,也展现了交易的便捷与生动。“笭箵入市乱相招”,“笭箵”是古代用来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指代各种货物,诗人用“乱相招”形容市场上的货物琳琅满目,商家们争相招揽顾客的热闹场面,生动地勾勒出市场的繁华景象。“芦芽细点银丝脍”,“芦芽”指的是芦苇的嫩芽,这里用来比喻细小的银丝,通过“细点”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厨师将银丝切成细如发丝的情景,暗示了食物制作的精细与美味。“人到松陵十四桥”,“松陵”可能是地名,此处可能是指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个地方,“十四桥”则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繁华,人们络绎不绝地前往,享受着美食与美景,体现了当地生活的富足与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市井生活风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当地物产和生活方式的描绘,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纪昀
184首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