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安
寺
佳
人
阿
最
歌
八
首
(
其
六
)
既
为
金
界
客
,
任
改
净
人
名
。
愿
扫
琉
璃
地
,
烧
香
过
一
生
。
抒情
禅意
生活态度
宗教
寺院
译文
既然成为了佛门中人,就随意更改俗世的名字。
我愿意清扫如玻璃般洁净的佛堂地面,以此修行,度过我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李群玉所作,收录于《全唐诗》中。诗名为《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六)》。从诗的内容来看,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崇敬之情。“既为金界客,任改净人名。”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愿意成为佛门中人的决心,以及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新的、象征清净的名字。"金界"通常指的是寺庙,这里的"金界客"则是比喻自己如同来到一处清净之地的旅客。“愿扫琉璃地,烧香过一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佛寺中度过一生,终日以扫除寺庙中的琉璃地(即用琉璃砖石铺成的地面)和烧香为业。这里的"愿"字表明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渴望,而"过一生"则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长久性和彻底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她希望脱离尘世纷扰、达到心灵净化的一种愿望。
李群玉
256首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八)
明·成鹫
自从屋里种优昙,不愿函关见李聃。近与宗雷开净社,岂知五谢善清谈。蛰虫未雨争辞穴,宾雁先寒尽向南。物理如然吾亦尔,故人相劝早抽簪。
孤灯效玉川子五首(其一)
清·宋湘
无言无笑非无灯,破寺龛前可见曾?又是黄昏供一碗,我真成佛仆成僧。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
唐·白居易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
集龙门寺期友人不至
明·陆释麟
款冬花发又残冬,鸦阵催寒欲暮钟。香烬半销人不到,纸窗梅影一重重。
题月禅师方丈
宋·蒋堂
我到云房是有缘,坐移莲刻听禅诠。江边异日人应记,吏部曾来见大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